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充電] 人與自然科普寫作研習營




什麼是科學普及?
《打開學術象牙塔,把裏頭的東西搬出來曬曬吧...by 蔡宇哲》

科普寫作研習營已嚴然邁入第七個年頭
第六屆盛會過後,終究還是沒有提筆寫作
箇中原因很多不說也罷,總之,仍然停滯不前。
今年經過了一番掙扎,最後還是來到台中參加研習
為的是重新找出那把鑰匙,找回初衷...







蔡宇哲老師介紹了如何踏入科普寫作的領域,
以及如何善用網路工具做為科普分享、推廣的平台
課程中提到科學若被錯誤傳播將會是一場災難
因此,科普作者最重要的不是文筆,而是足夠的科學素養!
勉勵大家能夠當一個負責任的作者,試著將象牙塔裡的知識傳播出去。
















黃美秀老師(黑熊媽媽) 生動帶有野性的分享令全場著迷
告訴我們如何善加利用野外手札,
不僅僅是紀錄研究過程的點滴及發現,
更能夠寫下意見及靈感、親身體驗的感覺,以及問題疑惑
用以培養筆記習慣、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及感受能力。

《野外札記是一種冥想方式,一種習慣、思考與獨處的過程...by 黃美秀》

















《懷抱真心,以書寫去發現、理解並呈現事實...by 邱育慈》

邱育慈老師從科學新聞工作者的角度
分享了如何蒐集資料、建立新聞議題與科學的連結
以及善用技巧將資料組成篇章,忠實呈現科學新聞的原貌
當一位記者心中有讀者的時候,才能寫出適切且專業的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工作者到底是啦啦隊,還是監督者?
留下了許多讓學員們彼此討論與成長的空間
















張孟媛老師以專業編輯的角度介紹了科普寫作常見的錯誤
而一篇好的文章,必須包含下列幾點:
主軸從一而終、架構概念清晰、段落環環相扣、文句融會貫通
同時也分享了許多實例,告訴我們該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如下筆前需要三思:寫作目的、目標讀者及文章架構
以及多讀、多剖析(無論好與壞),並且多考慮讀者感受

《科學已內化於現代生活,若也深烙入你的理性思路,
    請將之化為寫作行動,成為科普得的種子散播出去... by 張孟媛》


會後的圓桌討論其實是很熱烈的 (手殘把唯一一張照片刪了O_Q)
但時間真的太短,大家意猶未盡卻又不得不採住剎車
也許往後可以參考趴辣客的經驗 ─休息時間的討論反而更精采。
若能讓每位講者的課程縮短10~20分鐘,那麼就能多出大約一小時的討論
相信必能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除了找出自己提筆寫作的動力之外,
這次研習也讓我開始思考要如何把科普更有效率的帶入校園。
除了協同教學的規劃之外,也可以從閱讀能力與科學素養課程著手
(借助中山女中蔡任圃學長的成功經驗)
也或許,在訓練小論文(科學文章)的同時
來辦個專屬於高中生的科普寫作競賽好像也不錯 :P

順帶一提,今天有很多高中生/大學生參與
這是個好現象,科普的種子越早播種,越快長出蓊鬱的樹林
(聽說之前宜蘭場因故直接變成三所高中的學生研習營 XD)


最後,就是上課發問的小小戰利品啦 XD














從龍到獸特展專書!!! (六月全新出版,定價280)















研習營專屬書籤!!! (非賣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